诗词大全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朝代: 作者: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dòng fáng zuó tíng hóng zhú
dài xiǎo táng qián bài jiù
zhuāng shēng wèn 婿
huà méi shēn qiǎn shí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是一首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张籍的行卷诗。前两句渲染典型新婚洞房环境并写新娘一丝不苟地梳妆打扮。后两句写新娘不知自己的打扮能否讨得公婆的欢心,担心地问丈夫她所画的眉毛是否合宜。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全诗选材新颖,视角独特,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将自己能否踏上仕途与新妇紧张不安的心绪作比,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

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公婆。此诗描写的重点,乃是她去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首句写成婚。洞房,这里指新房。停,安置。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次句写拜见。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半便接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让旁人听到,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仅仅作为“闺意”,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动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应进士科举,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乃是和女孩儿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辈子。这也正如一个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她的地位就稳定了,处境就顺当了,否则,日子就很不好过。诗人的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如今看来,读者也不能不对他这种一箭双雕的技巧感到惊叹。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首句写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这时,她刚刚打扮好,出现在镜湖的湖心,边采菱边唱着歌。次句写她的心情。她当然知道自己长得美艳,光彩照人。但因为爱好的心情过分了,却又沉吟起来。(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为暗自忖度、思谋。)朱庆馀是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镜湖则是其地的名胜。所以张籍将他比为越女,而且出现于镜心。这两句是回答朱诗中的后两句,“新妆”与“画眉”相对,“更沉吟”与“入时无”相对。

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后半进一步肯定她的才艺出众,说:虽然有许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齐地(今山东省)出产的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可是那并不值得人们的看重,反之,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万金哩。这是进一步打消朱庆馀“入时无”的顾虑,所以特别以“时人”与之相对。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

参考资料:
1、沈祖棻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85-987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新婚卧室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去堂前拜见公婆。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装扮好后轻声询问夫君: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1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jiù)姑。
洞房:新婚卧室。停红烛:让红烛通宵点着。停,留置。待:等待。舅姑:公婆。

妆罢低声问夫婿(xù),画眉深浅入时无。
妆罢:装扮好后。深浅:浓淡。入时无:是否时髦。这里借喻文章是否合适。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1
相关赏析

近试上张籍水部赏析

这是一首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张籍的行卷诗。前两句渲染典型新婚洞房环境并写新娘一丝不苟地梳妆打扮。后两句写新娘不知自己的打扮能否讨得公婆的欢心,担心地问丈夫她所画的眉毛是否合宜。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全诗选材新颖,视角独特,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将自己能否踏上仕途与新妇紧张不安的心绪作比,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

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公婆。此诗描写的重点,乃是她去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首句写成婚。洞房,这里指新房。停,安置。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次句写拜见。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半便接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让旁人听到,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仅仅作为“闺意”,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动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应进士科举,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乃是和女孩儿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辈子。这也正如一个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她的地位就稳定了,处境就顺当了,否则,日子就很不好过。诗人的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如今看来,读者也不能不对他这种一箭双雕的技巧感到惊叹。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首句写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这时,她刚刚打扮好,出现在镜湖的湖心,边采菱边唱着歌。次句写她的心情。她当然知道自己长得美艳,光彩照人。但因为爱好的心情过分了,却又沉吟起来。(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为暗自忖度、思谋。)朱庆馀是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镜湖则是其地的名胜。所以张籍将他比为越女,而且出现于镜心。这两句是回答朱诗中的后两句,“新妆”与“画眉”相对,“更沉吟”与“入时无”相对。

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后半进一步肯定她的才艺出众,说:虽然有许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齐地(今山东省)出产的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可是那并不值得人们的看重,反之,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万金哩。这是进一步打消朱庆馀“入时无”的顾虑,所以特别以“时人”与之相对。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近试上张籍水部创作背景

此诗为宝历(唐敬宗年号,825年—827年)年间朱庆馀参加进士考试前夕所作。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兴“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张籍。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写下此诗。

作者介绍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详情
相关作品

春堤一望思无涯,树势还同水势斜。深映菰蒲三十里,
晴分功利几千家。谋成既不劳人力,境远偏宜隔浪花。
若与青山长作固,汀洲肯恨柳丝遮。
chūn wàng
shù shì hái tóng shuǐ shì xié
shēn yìng sān shí
qíng fèn gōng qiān jiā
móu chéng láo rén
jìng yuǎn piān làng huā
ruò qīng shān zhǎng zuò
tīng zhōu kěn hèn liǔ zhē

独在御楼南畔住,生涯还似旧时贫。


全无竹可侵行径,一半花犹属别人。


吟处不妨嫌鼓闹,眼前唯称与僧邻。


近来渐觉青莎巷,车马过从已有尘。

...
展开阅读全文V
zài lóu nán pàn zhù
shēng hái jiù shí pín
quán zhú qīn háng jìng
bàn huā yóu shǔ bié rén
yín chù fáng xián nào
yǎn qián wéi chēng sēng lín
jìn lái jiàn jiào qīng shā xiàng
chē guò cóng yǒu chén

玉关西路出临洮,风卷边沙入马毛。寺寺院中无竹树,
家家壁上有弓刀。惟怜战士垂金甲,不尚游人著白袍。
日暮独吟秋色里,平原一望戍楼高。
guān 西 chū lín táo
fēng juàn biān shā máo
yuàn zhōng zhú shù
jiā jiā shàng yǒu gōng dāo
wéi lián zhàn shì chuí jīn jiǎ
shàng yóu rén zhe bái páo
yín qiū
píng yuán wàng shù lóu gāo

旧隐縠溪上,忆归年已深。学徒花下别,乡路雪边寻。
骑吏陪春赏,江僧伴晚吟。高科如在意,当自惜光阴。
jiù yǐn shàng
guī nián shēn
xué huā xià bié
xiāng xuě biān xún
péi chūn shǎng
jiāng sēng bàn wǎn yín
gāo zài
dāng guāng yīn

科名继世古来稀,高步何年下紫微。帝命几曾移重镇,
时清犹望领春闱。登朝旧友常思见,开幕贤人并望归。
今日得游风化地,却回沧海有光辉。
míng shì lái
gāo nián xià wēi
mìng céng zhòng zhèn
shí qīng yóu wàng lǐng chūn wéi
dēng cháo jiù yǒu cháng jiàn
kāi xián rén bìng wàng guī
jīn yóu fēng huà
què huí cāng hǎi yǒu guāng huī

春溪缭绕出无穷,两岸桃花正好风。


恰是扁舟堪入处,鸳鸯飞起碧流中。

好风:指春风。堪:能。碧流:绿水。

chūn liáo rào chū qióng
liǎng àn táo huā zhèng hǎo fēng
qià shì biǎn zhōu kān chù
yuān yāng fēi liú zhōng

罢相恩犹在,那容处静司。政严初领节,名重更因诗。
公事巡营外,戎装拜敕时。恭闻长与善,应念出身迟。
xiàng ēn yóu zài
róng chù jìng
zhèng yán chū lǐng jiē
míng zhòng gèng yīn shī
gōng shì xún yíng wài
róng zhuāng bài chì shí
gōng wén zhǎng shàn
yīng niàn chū shēn chí

老大成名仍足病,纵听丝竹也无欢。
高情太守容闲坐,借与青山尽日看。
lǎo chéng míng réng bìng
zòng tīng zhú huān
gāo qíng tài shǒu róng xián zuò
jiè qīng shān jìn kàn

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


鲜飙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


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


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

...
展开阅读全文V

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
树叶凋落霜花纷飞天地十分清朗,江面宽阔足有百里亲见潮水发生。

鲜飙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
清新海风刮过潮水似现鱼龙之气,像晴后积雪滚动山岳发出擂鼓声。

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
云层遮日天空半阴潮水涨满江面, 众多帆船驶过潮头浪潮汹涌难平。

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
拂晓登楼眺望江海真是兴味无穷,染霜红叶露中黄菊围绕妆扮郡城。

木落:树叶凋落。

空江百里:指杭州湾空阔无际。

鲜飙:清新的风。

晴雪:天晴后的积雪。

喷山:向岸边的山崖喷击。

川渐满:指潮水渐渐上涨。

丹叶:枫叶。

黄花:菊花。

郡城:杭州城。

luò shuāng fēi tiān qīng
kōng jiāng bǎi jiàn cháo shēng
xiān biāo chū hǎi lóng
qíng xuě pēn shān léi shēng
yún bàn yīn chuān jiàn mǎn
fān jiē guò làng nán píng
gāo lóu xiǎo wàng qióng
dān huáng huā rào jùn chéng

堂闭仙人影,空坛月露初。闲听道家子,盥漱读灵书。
táng xiān rén yǐng
kōng tán yuè chū
xián tīng dào jiā
guàn shù líng shū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热门搜索:中国最帅男星第一名性感丁字裤迅雷影视大全迅雷下载最佳高效的磁力搜索引擎天涯睡烂了的女明星飞华两性健康问答迪丽热巴性感图片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