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赋结构宏大,内容丰富,情感浓郁,对比强烈。每到一地,便追溯与之相关的历史事迹和人物,上下钩连,描绘了一幅从西周到秦汉的千年历史长卷。

其中描写的城邑、山水、宫室、池沼、陵园、街里,数以百计;记叙的天子帝王、后宫嫔妃、诸侯、文臣武将、外戚宦官、文人等各色人物,多达两百人次。其历史事迹之丰富,几乎是一部简约的从西周到秦汉的中国古代史。不仅如此,还抚今追昔,以抒情的笔墨,褒贬人物,或寓褒贬于叙事之中,或直接抒发议论。如大力颂扬了周文王、周公、秦穆公、汉高祖、光武帝、魏武帝等有作为的帝王,还批判了夏桀、商纣、周幽王的昏聩,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滥用民力,汉武帝的穷兵黩武、迷信巫蛊,斥责了项羽、王莽、董卓、李催、郭汜、韩遂、马超等人的祸国殃民。讴歌忠臣贤士,批判宦官外戚。如颂扬萧何、曹参、魏相、邴吉的施政布教,称赞辛庆忌、李广、卫青、霍去病的远扬皇威,赞叹司马相如、王褒、扬雄的美文,赞扬赵广汉、张敞、王遵、王章、王骏的政绩,叹惜汲黯的正直、贾谊的才名。而对外戚、宦官、佞臣之流,如赵高、王音、王凤、王根、七贵、弘恭、石显、董贤等人进行了贬斥,在强烈的对比之中,抒发了作者的爱憎。还能对历史人物进行辩证的分析,如对汉元帝和秦王子婴,既批判其昏聩庸碌的一面,也肯定了其善言懿行。

全赋文采绚烂,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融合在一起。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超越了前代同类作品,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大规模地叙写前代历史人物和事迹,动辄用典,有繁复之弊。